软式内镜消毒质量监测,规范操作是前提!

导  读:

软式内镜相关病原体的传播严重影响患者诊疗安全,由于软式内镜污染而造成的医院感染暴发也多有报道。目前,所有的软式内镜都非一次性使用,都是经过清洗和高水平消毒后重复使用,但诸多研究表明重复清洗使用的软式内镜污染情况不容乐观,消毒不合格的内镜必然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损害,据“今日美国”网站2015年6月报道称,截至2015年4月,美国至少有六家大型医院在使用奥林巴斯生产的内窥镜时引发了耐药菌感染。自2015年起美国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调查多起由于内镜所造成的“超级细菌”暴发,多数调查结果显示是由于十二指肠镜的使用引起。在过去的4年已造成至少35人的死亡。

 

美国女子由于丈夫使用污染的内镜感染死亡已向美国当地法院起诉奥林帕斯

 

奥林巴斯旗下一家子公司同意支付8,500(约合人民币5.85亿元)万美元,和解美国司法部针对一款医疗设备的指控,该设备在医院广泛使用,与“超级细菌”感染事件有关。

图片来源:商业时报

      因此,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在WS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中对于软式内镜的清洗和消毒也做了明确的要求,其中更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监测也做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因为在现实中我们知道软式内镜的价值较高,很多医院购买的数量并不多,很多时候需要进行软式内镜检查的患者需要排队等待。因为清洗消毒的时间很紧张,而人工清洗消毒的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都是人工清洗和机器清洗消毒同时进行才能满足实际诊疗需要。因此,常规的清洗消毒效果监测对于了解本单位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质量至关重要,及时通过监测发现异常,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才能降感染的风险降低。如果我们都发现不了问题,又怎么可能解决问题?

 

 

在WS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7.3 内镜消毒质量监测要求消毒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监测采用轮换抽检的方式,每次按25%的比例抽检。内镜数量少于等于5条的,应每次全部监测;多于5条的,每次监测数量应不低于5条。 监测方法应遵循GB 15982的规定,消毒合格标准:菌落总数≤20CFU/件。

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中关于内镜消毒监测明确要求消毒后内镜的检查方法,明确要求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从活检口注入冲洗内镜管路,并全量收集(可使用蠕动泵)送检。将洗脱液充分混匀,取1ml洗脱液进行接种培养计数,将剩余的洗脱液在无菌条件下采用滤膜过滤浓缩,然后将滤膜接种于琼脂平皿上培养,进行细菌培养48小时后进行菌落计数,据了解,很多的医疗机构不能完成滤膜法对消毒后内镜的洗消质量进行监测,仅仅停留在第一步并没有对剩余的洗脱液使用滤膜过滤浓缩,再进行培养,这显然是有很大误差的,因此建议各医疗机构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规范的要求对内镜的洗消质量进行监测。

使用滤膜法进行内镜消毒后效果监测会使用到一些设备,有一款由温州图旺生物技术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内镜检测取样泵和微生物检测仪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总之内镜作为常见的侵袭性诊疗方式在临床中的使用已非常广泛,在为患者解决病痛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交叉感染的风险,据统计内镜的消毒不合格使患者暴露于感染中的风险是2018年十大医疗技术危害中排名第二位的因素,内镜诊疗所产生的感染风险远远被低估。有学者对美国3所医院(通过JCI认证的大型医院)的内镜清洗和干燥及保存情况进行多中心观察研究。结果32个(71%)的内镜中检出微生物生长,包括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视觉检查内镜表面褪色,划痕,内部碎片都比较明显。检查工作人员的清洗消毒流程也发现有诸多不规范。

液滴残留情况

发现油性液滴

内镜视觉检查

微生物培养

内镜视觉检查

内镜已在医疗机构中广泛使用,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不佳导致的医院感染常有报道,有报道显示,美国平均每年有2000万例患者接受胃肠道内镜检查,而在中国远不止这个数字。尽管因胃肠道检查治疗而导致感染的报道很少,但是实际上因此感染的可能性很高。我们只有完善监测及时发现洗清质量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及时干预和改进,保障清洗消毒效果。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内镜清洗消毒效果不合格那么必然会造成很大的感染风险,而严格执行规范操作进行监测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如果我们对于清洗消毒效果的监测和质控都流于形式,那么有一天我们自己都不敢去使用我们自己清洗消毒后的内镜。

温州图旺生物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产品资讯    软式内镜消毒质量监测,规范操作是前提!